第十一章 甩手掌柜,谁当谁知道(1 / 2)

加入书签

忠诚度停到83%,便不再上涨。

秦锋没有过多惊讶,民心这种东西,越往上越难。

短时间内,小恩小惠可以获得百姓的好感。

若是想要百姓死心塌地,需要长时间的潜移默化。

秦锋并不着急,他有的是时间等待。

这时,赵云拍马来到秦锋身边。

“秦县令,多谢您的起死回生丹,从此前后,赴汤蹈火,云在所不辞。”

秦锋明白,此刻,赵云才算是真正臣服。

该说不说,多点读书是有好处的。

褚燕那厮表忠心只会发誓,再看看赵云。

妙语连珠,字字说到心坎里面,就是比褚燕好听。

秦锋挥挥手,打趣:“子龙,还叫秦县令呢,该改口了吧。”

赵云先是一愣,随后喊出那两个字。

“主公!”

与此同时,真定县衙。

童渊看着堆成小山的公文,满头黑线。

秦锋那小子,到底多久没理过政务。

他揉揉眼角,开始批改公文。

童渊不愧是活了百年的老怪物,只用了半晌,就把积压许久的公文处理干净。

随后,他喊来褚燕,准备询问下城中具体情况。

“城中有多少官兵?有多少粮草?”

“二百五十一名可战之兵。”褚燕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,“粮草俺不清楚,但粮仓都堆满了。”

童渊听完,心里暗骂秦锋。

好你个秦小子,只留给老夫二百人。

要不是黄巾军全去围攻元氏,这点人还不够守住真定城。

童渊没好气地摆摆手,让褚燕带路去粮仓,准备搞清粮草储备。

他现在只希望,粮草能多留下些。

不然只能龟缩在真定城内,别想收复其他县。

“吱呀!”

随着腐朽的木门打开,映入童渊眼帘的,是堆得满满当当的粮食。

真么多!

常山国的粮食,怕不是都在这了吧。

“来人,告诉老夫这粮库,能装多少粮食。”

管粮仓的县吏连忙上前,拱手:“回县丞,粮库可装二十万斤粮草。”

二十万斤!

秦小子怎么做到的,怕是全真定,一年也收获不了真么多粮食。

童渊随意抓起一袋,他非要亲自看看里面装的是什么。

袋子里面赫然是,满满当当的小米。

童渊抓起一把,细细端详,很快发现异常。

粒粒分明,颗颗饱满。

童渊意识到,若是能把这种小米推广起来,功德不亚于担任讲武堂校长。

看着手里的小米,童渊苍老的脸上,满是狂热。

他立刻命令县吏,划出一亩良田,种植手中小米。

接着,他慈眉善目地看着褚燕,把先前给秦锋的册子,塞到褚燕怀里。

“这册子送你了,你要是能吃透,也能统领万军。”

褚燕如获至宝,抱着册子傻乐。

“别笑了。”童渊趁机给褚燕下达任务,“我给你五十人,还有五万斤粮食,劳役你自己去找。”

“向北收复被黄巾攻陷的城池,期间,能招多少青壮,就招多少青壮,他们未来,可都是你的部曲。”

部曲!

听到这两个字,褚燕两眼放光,赶紧答应下来。

古代,将军的私兵,统称为部曲。

所以,在童渊说给褚燕部曲后,他才会如此兴奋。

待褚燕离开后,童渊盯着他的背影,开始推演起未来。

十年后,褚燕成为独当一面的统帅。

其手下部曲,成为异族闻之色变的黑山军!

此刻秦锋还不知道,童渊给他埋下了个大惊喜。

他正带着军队,昼夜兼程,朝元氏紧赶。

“报!有元氏的探马求见。”传令兵拱手禀报。

秦锋大喜,能见到探马,说明黄巾军还没攻下元氏。

“快,请壮士进来。”

片刻,一全身是血的官兵飞奔进来。

他跪在地上,重重磕头:“求您,救救常山王吧!”

“常山王?”秦锋心头一紧,“怎么回事?”

“常山相那个畜生,弃城逃跑,只留下常山王一人。”

秦锋意识到,形势十分严峻。

常山王叫做刘暠,五十一岁。

其生性懦弱,断然不是据城死守的角色。

元氏城破,只是时间问题。

秦锋必须要在城破之前赶到,不然攻城伤亡太大。

“你先下去歇着,本官让全军加快速度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