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二章 返回邺城(1 / 2)

加入书签

“好好好。”灵帝起身指着台下百官质问,“秦爱卿推举的人,你们强烈反对,怎么到了王芬那里,一个个的举手赞同,告诉朕,为何?”

百官赶紧跪下,纷纷为自己开脱,让皇帝息怒。

“皇上息怒啊,王刺史做官多年,识人肯定要比秦将军强。”

“沮授、审配,一听就是不入流之辈,肯定不能胜任国相、太守。”

“秦将军虽然战功赫赫,但治理地方,选拔管理,还需要时间打磨。”

灵帝阴沉着脸,紧紧地握住龙椅。

这些大臣,以为解除了党锢,就可以重新掌握朝堂。

哼!

日后还要接着打压他们,省得他们摆不正自己的位置。

“够了!”灵帝大喝,“传朕旨意。”

“许攸任渤海郡太守,周旌任河间国太国相,陈逸任安平国国相,襄楷任清河国国相。”

“沮授任赵国国相,审配任巨鹿郡太守。”

灵帝冷冷地扫视台下众人,接着厉声威胁,“朕已经同意王刺史的推举,够给你们面子,若是还有人跳出来反对秦锋,休要怪朕不顾及君臣颜面。”

灵帝的任命,已经达到百官预期,他们混迹官场多年,自然懂得见好就收的道理。

众人跪在地上,高呼,“吾皇圣明,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。”

见没人再跳出来反对皇帝,何进无奈,只得跟着众人夸皇帝圣明,接受这个有些差的结果。

如此一来,秦锋占据魏郡、赵国、巨鹿郡、常山郡、中山国。

九得其五,占据着不小的优势,王芬要想对付秦锋,难上加难。

何进决定,日后找机会,把秦锋调离冀州,给王芬创造机会。

几天后,魏郡。

自打秦锋进入魏郡以来,很明显,盗贼少了许多,百姓脸上也有些光亮。

看来,戏志才这个魏郡太守,做的不错。

一行人很快走到邺城,城门的守军见了,连忙下跪。

“参见主公!”

“主公?”秦锋听到这个称呼,非常疑惑,“你们不是郡兵?”

城门守将连忙上前,拱手答道:“回主公,俺们不是,俺们是从元氏调过来的官兵,听从戏太守的命令,驻守在北城门。”

元氏?

戏志才从常山郡调兵了?

秦锋简单勉励众人,让他们好好看守城门,便快步走向太守府。

里面走到的官吏见到秦锋进来,连忙行礼。

秦锋急忙摆手阻拦,不让他们打扰到府中戏志才。

他想看看,这些能臣,平日里是如何处理公务。

戏志才坐在主位上,埋头处理政务,丝毫没有注意到来人正是他的主公,秦锋。

“刚进来的,把公务送到我这边吧,我手头上的快做完了。”戏志才头也不抬,边奋笔疾书,边下令。

府内其他人闻声抬头,发现来人不是什么小吏,而是破虏将军、冀州牧,秦锋。

他们赶忙下跪,齐声行礼:“拜见秦将军!”

秦锋来不及阻拦,导致戏志才被喊声惊动。

他抬头看清来人,心头一惊,赶忙放下公务,跪拜秦锋。

“志才不知是主公进来,出言不逊,请主公恕罪。”

“无妨,无妨。”秦锋扶起戏志才,“我离开的这段时间,你可是把魏郡治理的不错。”

“志才惶恐。”戏志才连连推辞。

秦锋拍着他的肩膀,嘴角上扬,“志才你就别谦虚了,魏郡的贼寇销声匿迹,百姓富有朝气,跟我说说,在这十几天,你都做了些什么,把魏郡治理的焕然一新。”

“之所以那么快治理好魏郡,全凭主公的一万将士,和留下的六千万斤粮草,志才只是做了该做的...”

秦锋听完,心里有了大概。

戏志才从张郃那里,调了一万名官兵。

他把邺城的五千守军全部清退,换上调来的三千人。

魏郡共有十五个县,戏志才每县派去三百官兵,替换县兵,有节省了大笔开支。

余下的两千五百人,交给褚燕,和三千黑山军合在一起,领着去讨伐郡内大大小小的流寇土匪。

趁着将士们去各县上任,戏志才让众人顺路押运粮草,监督各县完成夏种,并给穷苦的百姓发救济粮,保证能挺到秋收。

因此,魏郡境内,才有了恢复生机的苗头。

虽然戏志才的每步政令,都是基于秦锋强大的兵力,和雄厚的粮食储备。

可以说,要是没有秦锋,就是一百个戏志才加起来,也不可能在短短十几天内,得到真么良好的效果。

但秦锋从不吝啬自己的夸奖,对戏志才的能力给予充分肯定。

“再好的木材,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