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五章 八月十一,大婚(1 / 2)

加入书签

“这酒确实烈,我年轻人,自然能接受,蔡老倒是宝刀未老,喜欢喝这种。”秦锋拱手恭维,哄得蔡邕喜笑颜开。

“好了,将军此番过来,是为了敲定和小女的婚事吧?”

蔡琰低着头,不安地玩着手指,心里羞涩又忐忑,期待秦锋的问答。

来了!

他秦锋,马上要迎娶汉朝大才女了。

秦锋努力平复心情,说:“蔡老说的不错,我父母早亡,家中没有长辈,还请蔡老做主,定下良辰吉日。”

蔡邕点点头,答应秦锋。

“老夫已经算过了,八月十一,宜娶亲,正是良辰吉日。”

“好。”秦锋连忙答应,这日子正好赶在秋收之前,空闲时间较多,“就八月十一。”

二人对完具体细节后,秦锋拱手告退。

成亲之前,最好不要见面。

蔡琰知道,秦锋今天一走,将有小半个月见不了面。

蔡琰依依不舍地跟在秦锋身后,送他离开。

等快要出门时,秦锋突然转头,摸了摸蔡琰的头顶,不放心地许诺,“文姬,这几天要好好的,等我来娶你。”

蔡琰强忍着眼泪,点点头,目送秦锋离开。

等他消失不见后,蔡琰眼泪夺眶而出。

刚见面就要分别,搁谁身上,都接受不了。

蔡琰想起那日,秦锋帮自己教训卫仲道时的场景,仿佛发生在昨天,她清楚的记得每个细节。

但秦锋是大英雄,蔡琰不希望他因为儿女情长,耽误事业。

所以蔡琰有任何烦心事,从不告诉秦锋,只是自己默默承受。

蔡邕看着女儿哭成泪人,摇头叹息,把蔡琰扶回屋内。

对于自家女儿的性格,他再清楚不过。

蔡琰把亲人,看的比生命还重。

经过真么长时间的观察,秦锋虽然有时候没个正行,但从未传出过男女之事。

更何况,他爱兵如子,给士卒们吃的是非常珍贵的肉蛋粥。

还帮助治下百姓们完成夏种,并给他们足够的粮草,坚持到秋收。

蔡邕断定,秦锋绝对是个良婿。

可惜,这世道越来越乱,秦锋根本做不到两全。

既然蔡琰决定秦锋的前途,大于一切。

作为蔡琰的父亲,蔡邕尊重她的决定。

不过,两人的大婚必须办的漂亮,算是做父亲的,给女儿的交代。

蔡邕坐回书房,奋笔疾书,写下诸多喜帖,给朝中大臣、各地名士,一一送去。

秦锋在州牧府也没有闲着,让卢植帮他写下喜帖。

和大儒蔡邕不一样,跟秦锋有交情的人很少。

田丰那些属下不必多说,必须每人一份。

其余的,便是皇甫嵩、朱儁几人,和秦锋共同作战过的那些将领。

并且,秦锋给灵帝送去一份。

自己这个重臣大婚,做皇帝的,肯定要有所表示。

“主公,你这是?”郭嘉进门看到满桌喜帖,惊喜地问。

秦锋见来人是郭嘉,立马分享喜悦,“奉孝,我要大婚了,定在八月十一。”

“恭喜主公!贺喜主公!”

郭嘉由衷赞叹,毕竟,秦锋身为主公,却迟迟没有结婚,更谈不上继承人一说。

万一,秦锋有个三长两短,真么大的基业,无人继承,绝对要四分五裂。

作为下属的他们,当然希望秦锋早日娶亲,诞下嫡子。

“对了奉孝,我想趁着大婚,减免魏郡、赵国、常山郡、巨鹿郡赋税一年,借机收拢民心,你觉得如何?”

郭嘉沉思片刻,建议秦锋更改下计策,“主公不如全部减免全冀州赋税,这样一来,州内百姓,都能感激主公的恩情。”

“全冀州?”秦锋面色犹豫,提出疑问,“元皓他们治理的郡国,倒是能把政策推行下去,最多再加个中山国,至于其他的,八成不听我的命令。”

“那再好不过。”出乎秦锋意料,郭嘉竟然开口赞同。

“主公只管下命令,确保每个郡国的百姓,都能知道,清河国那些太守、国相,若是赞同,不仅可以使主公收拢一波民心,也能间接削弱他们的实力。”

“反之,他们要是不同意,百姓必定心生不满,一旦发生暴乱,主公可上书皇帝,参他们不遵守政令,弹劾几人。”

好阳谋!

秦锋有系统,以及从黄巾军、邺城本土大族那里获得的粮草,少一年赋税,无关紧要。

王芬的四个郡国,就不一样了。

要是免赋税一年,怕是连官吏官兵的口粮,都发不起。

但秦锋发出命令,其他郡国纷纷免税,唯独清河国、安平国、河间国、渤海郡不遵守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